溪底挖出○○○? 被○○耽誤的網紅?
東海大學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江智民主任、東海達文西共學共創中心顏楨祐執行長,以及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林笈克經理的東大溪經驗。
從前期的籌備到實際完工,前後歷經超過兩年的時間,東大溪水環境及鄰近區域環境改善計畫在2021年圓滿落幕了,獲獎無數之外也讓參與者得到許多啟發。趁此機會跟著東大溪計畫三位重要參與者一起,來回顧這段化腐朽為神奇的奇幻之旅吧!
東大溪問題需要跨領域解方
其實東大溪也曾經美麗動人,而不是一直都瀰漫著生活污水的異味。
「東大溪附近有個過去被稱為夢谷的河道,聽學長姐說是夢幻又浪漫的,是非常令人嚮往的地方。但工業區擴張、夢谷消失,而且前幾年整治前的東大溪,又臭又髒,實在很難跟過去美好的夢谷聯想在一起。」身為東海大學校友的顏楨祐執行長分享著聽聞。
東大溪上游,商圈和住宅區的生活污水都直接排進東大溪,如今人口密度高,據東海環工系郭獻文老師的測量,每日排水量最高有12,000噸,沒有任何處理就排入東大溪,水質很難不劣化。
而隔著東大溪,在學校對面的是臺中工業區,長期疏於維護的溪邊環境,也開始堆積了違建和廢棄物。
林笈克經理感嘆,「當時那髒亂程度真的很嚴重,工程一動工下去,什麼垃圾都被挖出來了。」
「最誇張是挖出一輛汽車!」江智民主任從旁補充,這髒亂程度真的不是隨便說說而已。
又因為工業區側有蓋一面擋土牆,溪水流過的時候就只會沖刷學校側的土壤,土被沖走,溪邊的相思樹開始傾斜,甚至倒入溪中。
林笈克經理介紹東大溪計畫執行前後之環境差異
如果要解決東大溪的水質問題,不同時考慮生活污水、周邊的違建和廢棄物等,水質是沒有辦法真的獲得改善的。同時東大溪的施工還牽涉到東海大學校地上的相思林,種種面向加起來,需要組成跨領域的團隊才有可能比較全面性地解決問題。
組隊要能互補支援
東海校方對東大溪這有點污染、又不是太嚴重的環境其實一直有點束手無策。遇到東大溪計畫這樣的契機剛好可以解決長期的隱憂,學校在行政單位的奔走下快速和市政府簽合作意向書,無償提供建污水處理設施所需要的校地。
「我們學校總務處,是一群對學校很有感情的人。就算這次計畫跟平常的業務很不一樣,增加了很多額外工作量他們也不怕,他們看到了這次合作的潛力。後來在計畫執行的時候他們也做了很多。」江智民主任對學校行政體系的支援讚譽有加。江主任是從籌備期就參與的人之一,期間也作為號召者,說服生科系生態組的老師們參與此次計畫。
計畫正式成案後,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主導生態檢核、東海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進行生態調查、東海達文西共學共創中心則負責影音製播、活動辦理等資訊推播。除此之外,還有負責工程監造和設計的以樂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和負責工程施作的五湖四海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眾多單位在臺中市政府水利局的主導下共同合作。
各方團隊在自身專業的領域中各司其職,什麼時候會感覺到這是一個跨領域計畫呢?各團隊除了有理念的支持,為了建立起合作默契,背後付出的其實還有無數會議上誠懇的溝通和討論,像是在相思林事件中就可以看到很密切的交集。
帶領來賓走訪東大溪時,林笈克經理分享事件始末:「礫間處理設施的設計是蓋在現在各位可以看到的步道下,要打下20公尺的鋼條。但案子發包後,施工單位發現施作空間不夠,需要用到旁邊12到15公尺的空間,但旁邊就是學校的相思林了。相思林對東海人很重要,上一波動到東海相思樹的時候,當時的校長被迫下台了。」
但案子已經發包,現在挖也不是、不挖也不是。工程和生態團隊共同思考各種可能的出路,工程團隊提出不同的施工方式盡量縮小動工空間,生態團隊則決定先調查和呈現最基本的環境資訊,於是連夜開始了丈量和做施工範圍內的每木調查。
「那時候只花了四天,就把這個範圍內的樹木全測量完!在調查的時候就有學生過來了,問我說『你要幹什麼』…」林笈克經理以輕鬆的語調回憶著,但可以想像當時應該是相當辛苦。「生態檢核中會盤點關鍵的人,去跟他講關鍵的資訊,讓潛在事件不要發酵。我們有了樹木基本資訊之後,就趕快提供這些資料給關鍵的人。」將生態檢核應用在工程中是觀察家力推的項目,而不論是在生態檢核或是生態復育,這次計畫都提供了施展的舞台。
達文西共學共創中心在資訊傳遞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新聞媒體背景的顏楨祐執行長負責東大溪計畫短片拍攝與推播,也相當了解如何能夠有效地傳遞正確資訊:「知道要動到相思林的時候我們就啟動危機處理,先找了學校的學生意見領袖,像是學生會和學生議會。」
「那時有一次學生兩人,總務處加生態與環境中心老師等共八、九人,促膝長談了四小時,我想他們應該有感受到我們的誠意。」對江智民主任來說,不論是這次對談,還是後續在計畫過程中的師生座談會、全民開講式的在戶外接受民眾提問,這樣的溝通過程都是相當難得的經驗。
江智民主任介紹東大溪計畫成果和執行理念
而後續也透過達文西共學共創中心的影音製播,讓更多學生也可以快速吸收資訊。顏楨祐執行長在過程中還發掘了意外的人才:「江主任很有喜感,很有當網紅的潛力。跟他拍攝半天就可以完成,有些人兩天都還拍不完!」跨領域合作有時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達文西共學共創中心在執行長的新方針下,帶著實習的學生規劃和製作東大溪影音內容、活動美編、策展、建置「東大溪水文化暨環境教育館」等,成功轉型為以知識轉譯和推播為強項的單位,也透過此次計畫打開了影音製播的知名度,後續與臺中市政府水利局合作在主流筏子溪經營了「筏子溪水文化暨環境教育館」。
於是在相思林裡動工的問題,在各方合作下完成有知識背景的溝通過程,實際施工移除一百三十多棵相思樹時竟然沒有爆發衝突,讓施工單位可以安心施作。所以可以看得出來,雖然平時工程、生態調查與資訊推播是各司其職,但各團隊投入大量時間與心力保持良好溝通,每個人的工作都在支援著他人。
東大溪進行式
東大溪計畫從籌備期間開始,就是以問題為導向,由各方共同討論為主要運作方式,計畫中更有很多民眾參與的機會,如工作坊、說明會、校內外課程、與上游商圈的互動等,和一般河川整治工程大不相同。跨領域的合作和大量的社會溝通,對於東海各單位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對觀察家而言也是徹底發揮生態檢核專長的一次機會。經過這次合作,對於東大溪的後續發展,三位有什麼期許呢?
棲地與原生種復育 「我們希望這次的河川整治可以成為典範,除了公私協力和公民參與的經驗,也展現保留自然環境的重要性。東大溪上游水質經處理之後,經過保留自然環境的區段時,河川原本就有的礫石等會產生自我濾淨的能力,在更下游處就能復育在臺中地區已經幾乎找不到的七星鱧等其他筏子溪原生種。」林笈克經理看的是更大範圍的環境改善和生態復育,東大溪計畫完工是個開頭,後續還有更多的挑戰與機會。
在地生態調查與社會聯繫
「生態學家的調查地點往往都距離自己生活環境很遠,很少有機會把我們的鄰近環境調查清楚。我們生態中心的十位老師藉由這個計畫團結起來,帶領學生進行周邊環境的調查,這樣的精神和研究我們會延續下去。」江智民主任深受紀錄片《明治神宮 不思議の森 ~100年の大実験~》所感動,也希望可更進一步建立生態調查與社會間的連結。
永續的環教經營
透過研究可以了解一個地方的生態和環境,但一般民眾對這些研究成果有很大的疏離感,顏楨祐執行長深知「轉譯」的重要性: 「對東大溪這邊的期待,我希望環境永續繼續跟東大溪做發酵,生態復育之後替這個地方做魚、蝦、蟹類、水質等研究的推播,讓數據活起來,來到這邊的人可以真正了解東大溪。林惠真研發長說的『一所大學守護一條溪流』是很威的,新產生的各種連結不論是對環境還是對學校,都會有加乘效果。」
東大溪水環境與鄰近區域環境改善計畫,是以東大溪待解決的問題作為契機,集結了許多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員。過去長期累積的專業在此與其他團隊產生交集,激盪出許多新的想法和工作模式。而未來,各團隊會帶著這次合作的經驗,從各自的專業領域守護東大溪,直到再次看到跨領域合作的需求。
顏楨祐執行長在東大溪環境教育館分享影音製播、公民對話、環境教育活動辦理經驗
《延伸閱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