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永續價值驅動的氣候變遷調適 主編的話

Updated: Aug 3, 2023

  聯合國IPCC於2022年2月發布AR6第二工作小組「衝擊、調適與脆弱度」評估報告,揭示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來建構具氣候韌性的社會生態系統,面對複雜的氣候系統、人類社會與生態系統的交互作用,應及時採取轉型調適且兼顧公平正義來因應日益嚴峻的氣候變遷風險。同年6月的「斯德哥爾摩+50會議」為1972年聯合國發表《斯德哥爾摩宣言》後的50年,以「斯德哥爾摩+50:解鎖更美好的未來」為大會主題,強調重新定義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經濟系統需進行全面性的系統改革、高影響部門應加速轉型,以及未來10年的發展路徑是永續與公平未來的關鍵。二者同樣強調氣候行動的急迫性,也觀察到對永續發展所需行動的落差與不足,氣候行動需「以科學證據為基礎」來支持調適措施與政策的擬定。


  歐盟於2021年2月發布「歐盟氣候調適策略」,建議採取更具智慧、更快速且具系統性的調適,並強調促進氣候韌性的國際行動。而國內熱烈修法討論中的「氣候變遷因應法」亦納入氣候變遷調適專章,更積極看待調適行動。面對氣候變遷緊急狀態,人類社會需要採取及時行動回應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衝擊及風險。因應氣候極端事件,目前雖已有許多不同策略足以降低立即氣候或天氣相關風險,但卻往往因過於強調災害應變,而錯失轉型調適契機,甚或是衍伸其他風險。氣候變遷調適本就涉及跨領域議題及複雜挑戰,因此不能僅從單一議題領域去思考調適。永續發展強調兼顧社會、經濟與環境三大面向的兼容性發展,因此以永續作為核心價值來驅動氣候變遷調適的規劃與行動,並透過知識到行動提出具科學基礎的解方路徑,才足以真正因應氣候風險並邁向具氣候韌性的未來。


  本期電子報以「永續價值驅動的氣候變遷調適」為主題,透過系統性與全局式思考有助於我們更完整解析調適建構問題,因此邀請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童慶斌教授,來分享「氣候變遷系統性韌性調適」。而由於許多調適行動將涉及土地的使用,因此國立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詹士樑教授,將為我們剖析「空間規劃與氣候變遷調適治理」。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系劉仲恩副教授,則以「初探臺灣氣候變遷調適的公平正義」來分享他的觀察。



  而永續價值驅動的氣候變遷調適,大致具備以下幾項特性與挑戰:

  1. 透過兼顧調適與減緩,採取更廣泛、有效且創新的策略以回應氣候風險;

  2. 避免不當或錯誤調適 (maladaptation) 及風險轉移;

  3. 兼顧公正轉型,採取包容式治理,以透明公開方式促進公眾參與溝通;

  4. 需要跨領域整合,也涉及跨層級治理,跳脫現有組織運作壁壘,有效縮短調適規劃與調適落實的落差;

  5. 調適效益的評估需同時考慮環境、社會與經濟面,如何降低衝擊與促進機會。

  簡單而言,「永續價值驅動的氣候變遷調適」可簡化成「永續性調適」而除了前述幾項特性與挑戰外,永續性調適也需要一個催化環境來支撐其運作,例如如何透過更彈性之政策與財務工具,將具科學基礎之調適知識轉化成擬定與執行調適行動之依據。氣候行動強調夥伴關係,面對氣候變遷衝擊是每一個人的事,我們需要更多人關心以及參與氣候行動。本期電子報透過三篇主題文章開啟對永續性調適的討論,但我們理解還有許多議題無法在本期電子報內呈現,期待未來有更多的互動與想法,來真正建構符合在地特殊性的永續調適策略與行動。



TSH電子報:永續價值驅動的氣候變遷調適


227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