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4. 依據前述,淨零排放路徑可以透過四大支柱的系統性論述達成,請問四大支柱所強調的核心概念是什麼?
☆議題導向式的共同協作、專責導向式的分工執行
淨零四大支柱的概念,主要在形成跨部門與跨議題工作圈,因為淨零排放目標的達成,最終也必須透過不同部會與業務單位,擬定具體行動方案來執行,然而任何一個部會的行動方案或策略,或多或少會與其他單位有關,例如光電的設置,就不會只是能源部門的責任,這還涉及住商部門 (屋頂型)、環境部門甚至農業部門(地面型、漁電與農電共生型);又例如運具電氣化,也不會只與運輸部門有關,還涉及因電氣化普及所衍生的龐大電力需求,這能源部門有關,而運具電氣化需要充電裝置,這又與住商部門有關。因此,如果不同部會間各自努力,少了對話與協作,要達成淨零目標就會有很大的危機。
透過四大支柱形成四大工作圈的核心概念,是形成協作機制使不同部會或事業目的主管機關間可以針對相同目標進行對話與協作,目的在使政策的形成、相關基礎設施的布建與資源投入的效益可以最大化。透過工作圈的協作,所採取的行動應優先考慮可以產生共同效益者,過程中則可從多重角度釐清行動方案關鍵與迫切的下一步。而實際執行則會回到不同事業目的主管機關,從工作圈的概念所擬定的行動路徑將具有全局式與系統性的思維,除提供不同單位內推動淨零相關工作的操作指引,也同時有利於達成工作圈整體策略。因此,工作圈的核心概念在形成與強化部會間的協作機制。
☆四大支柱絕非互相競爭
四大支柱如何達成淨零排放目標,並不在於四個支柱各貢獻多少,由於能源的使用與生產過程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因此淨零目標的達成主要還是涉及能源供給與使用的問題。四大支柱的前三項,主要還是在減少排放,透過「減少」能源生產、運具使用、產業生產等過程的排放,而第四大支柱負碳技術,則是以「移除」排放去抵銷前三大支柱努力後仍無法減少的排放。
距離2050年,雖然還有將近三十年,但為了避免未來落入技術發展遲滯與不當政策的窘境,除了2050淨零目標外,應該規劃階段性的里程碑, 這將有助於驅動與監測四大支柱的達成進展,以及動態修正路徑的彈性。階段性里程碑包含如2030與2040的目標是甚麼? 如去碳能源,要如何逐步提升再生能源占比? 逐步提升過程的再生能源組合是甚麼? 又如,運具電氣化,要如何逐步提高私用車與卡車的電氣化占比? 過程中私用車與卡車的組合比例是甚麼? 充電裝置的布建如何配合? 相關政策補貼或獎勵如何擬訂? 所以淨零目標的達成,不是只有再生能源,不是只有技術發展,也涉及配套的政策工具。